截止2018年年底,造車新勢力品牌的數量已經超過50家,除部分曝光度較高的車企以外,大多數的車企都顯得默默無聞,以至于提起logo和名字都讓人感到陌生。甚至于許多品牌都在沒有營銷渠道、造車資質和上市車型的情況下,僅靠一個PPT支撐起來的發布會就開始宣發造車理念,為的就是趕上這波政策和資本拉動起來的浪潮,完全忽視了在新能源的大浪潮下,關于核心技術的研發等問題,這就導致了新能源市場看似一片繁榮的同時,背后巨大的虧空與不足。
春節假期過后,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的市場都迎來了一波低潮,加之2月份天數較少,所以新勢力車企的交付量滑落幅度非常大。我們先看為首的幾個車企,首先是去年"緋聞"纏身的蔚來,似乎已經不再處于風口浪尖上,隨著交付量逐漸穩定,人們的詬病與質疑聲消減了不少。
不過作為行業的龍頭老大,蔚來的麻煩永遠不會少,產品本身的風波過去后,又發生了裁員事件、美國遭遇集體訴訟、取消工廠建設等一系列問題,不知道蔚來能不能及時處理這些負面信息,為ES6的上市交付創造良好開局。
與蔚來一樣趨于穩定的還有威馬汽車,日前,在4S店門口看到了逐批的威馬EX5,看來量產交付的情況確實不錯,盡管去年因為運營經驗不足和補貼問題出現了很多"意料之外"的變故,好在也順利步入正軌。目前威馬的重心已經轉向了用戶日常用車和售后服務方面,或許沒有蔚來那么高調,而是要以更高的服務質量換來更好的口碑,為后面的威馬EX6和EX5 PRO打下基礎。
一向低調的合眾新能源2月交付量排到第三,有些令人意外,不過合眾在今年確實也改變了戰略,除了推出中期改款的哪吒NO1外,合眾也開始了品牌向上計劃,將新車"合眾U"歸為合眾汽車旗下獨立車型,新車將于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開啟預售,年底上市交付。我們知道哪吒N01的銷售渠道和營銷水平還是非常穩定的,依賴這樣的基礎和穩扎穩打的做事風格,合眾汽車應該還能走的更遠。
出于對補貼政策將有變動的考慮,小鵬汽車三款車型漲價了2萬-3.4萬元,這也造成了交付量906到56臺的"斷崖式"下跌。更何況小鵬產品的"清譽"似乎也遭到了非議,全面抄襲特斯拉,甚至遭到起訴,種種考驗三觀的事件又被擺在了眼前,目前的小鵬與特斯拉的確沒有什么可比性,還是要著力于研發才行。
身后的相當一部分車企,還在拼盡全力地追逐中, 比如華人運通,其第一款產品預計會在2020年年底或2021年初能夠實現量產。而對于天際汽車來說,ME7也準備于今年年底交付。包括NEVS國能等企業,還在低調籌備新車的交付。但更多的車企是遇到問題或者毫無作為,比如從最初看似贏面最大,實則已經交付量近乎歸0的云度,在吉利與廣汽等同定位車型擠壓下默默無聞的零跑,定價和品牌知名度的極為尷尬的前途,還有正道、漢能、金菓、臺灣行競、風翔、綠馳、國機智駿等幾乎要銷聲匿跡的車企,他們或是產品推廣做得不足,或是銷售思路存在問題,總是未來可能仍然是命途多舛。
標簽:行業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