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控制碳排放強度方面,據介紹,2018年,我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5.8%,基本扭轉了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,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14.3%,為實現“十三五”應對氣候變化目標,落實到2030年的國家自主貢獻奠定了堅實基礎。不僅是在能源方面,我國各行生產行業都減少了碳排量。
碳排放排名中,建筑行業的能源消耗較大。據統計,建筑行業中占全球最終能源消耗的30%,全球約有40%-50%的溫室氣體來源于建筑業,而在全世界建筑行業的能耗占比上,中國大概占27%到30%。目前,我國處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,建筑行業所消耗的資源和材料約為我國資源利用量的40%~50%。
以江蘇省為例,江蘇省最為經濟大省,在做出巨大經濟貢獻的過程中,碳排量隨著建筑業的發展得到不斷提升,2016年江蘇的建筑碳排放量達到6806萬噸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大力發展綠色節能建筑,10年建筑碳排下降52.6%。
江蘇省開始在發展建筑業,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,也在努力發展綠色節能建筑,降低其碳排放量。很快,江蘇全省新增節能建筑面積17740萬平方米、新增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識項目2059萬平方米、新增建筑節能量166萬噸標準煤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9萬噸。節能建筑總規模達16.1億平方米,占城鎮建筑的54.8%。實現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一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建造。開展節能75%和超低能耗被動式綠色建筑試點示范。
除此之外,去年,江蘇省提出未來將在現行綠色建筑標準基礎上,加大預制裝配、智能智慧、BIM、超低能耗等分量,探索建立“綠色建筑+”評價體系,綠色生態城區集成示范創建,研究開展新一代概念房屋(未來屋)建設,推動高星級綠色建筑發展,提升綠色建筑水平。
標簽:國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