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治知識宣傳教育是控制艾滋病的有效“社會疫苗”。按照知識、動機和行為相互關聯的邏輯關系,只有掌握了預防知識、意識到風險,才可能拒絕危險行為、做好自身防護,所以國家引導樹立“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”。 綜合干預是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手段。例如,在性傳播成為主要傳播途徑的情況下,堅持每次性行為都正確使用安全套,可有效預防艾滋病經性途徑傳播。在暴露于高危行為72小時內盡早使用阻斷藥也可減少感染風險。
“應檢盡檢”是發現感染者的重要措施。感染病毒之后,通常有一個長達8~10年的臨床潛伏期,在發病期之前,看不出來是否感染了,檢測是唯一判斷方法。建議有過高危性行為、共用注射器吸毒、懷疑接受過不安全輸血的人等,要主動進行艾滋病檢測。
“治療即預防”是重要防控策略之一,對于所有感染者都建議早治療。我國提供免費抗病毒治療藥物。雖然現有的治療方法都不能治愈艾滋病,但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可有效抑制病毒復制,延緩發病,延長生命,減少傳播。 (via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)
標簽:行業要聞
文章來源:
李俊林
版權聲明:
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